close

一個憂心忡忡的母親撘著車往深山裡去,他要尋找已經失蹤多時的兒子。她的兒子喜歡一個人走在大覇尖山往雪山的山路,他想要接近傳說中的聖稜線,他更想要藉著這樣的冒險讓自己更接近自己的內心。兒子不斷的把自己在山上的拍的照片寄給母親,母親也只能從這些充滿自信和喜悅的兒子的表情中思索著,到底兒子想要追求的生命價值是什麼?後來母親在山上遇到了很多因為不同原因留在山上的人,有的是來山上服替代役的年輕孩子,有的是原來就住在山上的原住民和老榮民,當然也有一些和她的兒子一樣熱愛著山林的年輕人,他們有些就在山上保護著櫻花鉤吻鮭,也有的成了巡山員,原本心焦如焚的母親從這些人的身上漸漸了解了已經失蹤的兒子。一部由知名的電影導演張作驥、呂蒔媛夫妻所領軍的國內影視工作團隊所拍攝的十七集60分鐘連續劇的故事就這樣的開始了。

這讓我想起了一本也是描寫年輕人藉由冒險,過著最原始的生活企圖尋找自我,並且能跨越父親巨大的陰影的書「阿拉斯加之死」。所以「聖稜的星光」的拍攝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勇敢無比的探索之旅。你簡直不敢相信在我們這樣一個凡事講究快速的時代中,他們可以花上一年多的時間在台灣的第二高山雪山的山頂附近拍她們的電視連續劇,工作人員換了又換,影片拍了又停,停了又拍。當他們登上雪山的山頂時,整整快三個星期都生活在沒水沒電的孤絕環境中。他們傾家蕩產,還是要完成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他們靠著怎樣的意志力來完成這樣的工作?

 

 

於是我想起當年日本人來到他們所征服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台灣時,他們先征服台灣的高山, 1928年,沼井鐵太郎等人攀登上雪山。他在他所寫的「考察與實行」中這樣寫著:「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那天遇到了這位吃足了苦頭的導演朋友,他嘆口氣說,沒想到當女人堅持起來時是那麼恐怖。他終於回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所以送給你老婆一頂聖稜的冠冕吧。」我安慰他說。


粗體的部分是小野大哥配合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改寫的,其實他原文是這樣的

「新高山」和「聖稜線」就是這樣被統治者叫出來的。現在台灣的影視工作者用他們自己的雙手雙腳攀上了聖稜線。他們用更艱辛、更困苦的方式來征服故鄉的聖稜線,拍出了高水準的電視連續劇。他們向所有對台灣影視創作還懷抱著期待和希望的朋友說:「我們的影視作品絕對不只是那樣的,絕不是永遠那樣的簡陋而粗暴,那樣的愚昧無知,那樣的敷衍草率。」

 

 

頒一座聖稜的冠冕給這群可愛的朋友吧。

原文的抬頭是聖稜的冠冕

看了小野大哥的文章,覺得真是厲害,因為我們給小野大哥的文字及影片,其實完全沒提到阿拉斯加之死這本書,但是在我們蒐集資料作劇本撰寫時,倒是每個人都認真的研讀了這本算是小說(還是記實故事),劇中范植偉飾演的失蹤山友,其實是有參考了這個故事的一些背景,而沈(姐)時華飾演小偉母親的角色,則是我們自己根據這樣的情節所揣摩出的另一種心情,一個失去兒子一年後的母親的心情..........

頒發聖稜的冠冕給工作人員是應該的

不過
只是想作一部不一樣的台灣電視劇而已.....

也希望大家用這樣的心情看『聖稜的星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ster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