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熱呼呼吵兮兮的一週
好像只有新聞跟參賽者本人與家屬與助選員(人越寫越多)一頭熱
多數我的朋友都還是冷眼看笑話
我也是
似曾相識的名字,提不出差異的政見(是說我也沒認真看,這樣也不對)
相對於愛狗雯收到的一堆競選人小禮物,我只收到面紙隨手包
徹底無感,還在猶豫要不要去投票(是不知道要選什麼!里長還是市長?都有?)
其實真的很不該
理論上一直認為總是有候選人是認真的
就像電視劇一樣,你不給認真的人機會,這世界就永遠沒有改變的機會
大家一次次的失望
就只會選擇放棄跟自暴自棄(所以還是要認真的去看一下政見就是)
其實本來想寫關於政治的無感對比現在自己劇本發展的無感
重新檢討自己思考劇本的邏輯障礙?盲點?制式?
結果寫出上面的結論
也不賴(?)
以前聖稜,架構出人物
很清楚要分出春夏秋冬的事件,帶出人物的改變
寫紙鷂,我刻意的讓學園氣氛從分到合,合到分,用週年慶作分隔點
主要想說:孩子們的改變不可能一夕完成
亞達因為有原著可以靠,所以人物的設定比較沒那麼曲折
而且玩一話終結:用60分鐘來說一個章節
難度在整集的鋪陳狀態
當時寫的很痛苦,而且因為個人寫個人的,所以有些設限
比如一定要發生什麼事?好呼應下集
但現在想想反而沒那麼複雜
其實能設限反而好,起碼不會自己東想西弄,沒個章法
就像現在自己的狀態
到底要說個什麼樣的故事?
主要人物的背景拉了個八成,但覺得少了個fu
少了一個新的味
一種我到底要說什麼樣的故事的味
希望?夢想?青春?勵志?
(哪齣戲不是?)
想得太複雜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但總要想個能說服自己的觀點
那天跟某知名編劇兼導演聊天
他說故事一定要自己的view(先翻成觀點...也有說視野?還有別種翻法?)
(結果今天碰到那導演提及這事:他說是vision~怎我覺得view比較好?英文太爛)
是!!
我正在找我的view(vision?老花不行了~~噗)
政治人物們:你們有沒有view...
(很厲害,還能繞回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