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聽了一場演講,是兒子溪口的家長推薦的,覺得很有收穫
題目是「建立孩子的信心與價值感」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也是我原本想去聽的原因,
本來得到的資訊應該是要說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
後來的題目也不賴,除了另有收穫外,也得到原本我想知道的部分答案
其實可以讓成人的我們,多多思考自己行為背後的意義
把現場勤奮抄的筆記(從大學畢業後,大概再也沒有這麼認真過)
搬出來給大家分享
天賦的需要 | 未滿足的感受 | 尋找的替代品 (表現出來的行為) |
愛 | 孤獨、疏遠、煩躁 | 吸引注意力 |
自信 | 軟弱、無助、自卑 | 權力和控制力 (攻擊行為和抗拒權威) |
價值感 | 沒有價值、一無是處 | 完美主義、愛表現 |
建設性的活動 | 無聊、紛爭 | 破壞的行為 |
如果我們給予孩子越多的天賦的需要,其實他會出現的負面行為也就越少
因為有了兒子的關係,其實我才漸漸注視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跟自己的肯定的重要
因為兒子的行為,不停的檢視自己的言行,
其實在看這個表格時,我一面想著兒子出現的行為模式
一面想著自己到底是缺乏了什麼,
我還蠻容易煩躁,其實是缺乏愛?
我也算自卑,(某些時候),當然很知道自己是沒有自信,
但想的是我有沒有反應出攻擊行為和抗拒權威
以前我會攻擊,就是對人很容易不滿,全身長滿刺蝟,別人說你一句,就非得刺回一刀
而且還氣得哇哇大叫
當然現在偶而也會,不過起碼知道問題在哪,還能夠想辦法去找為何那麼生氣的原因
當然沒有自信就很容易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不過在經歷半年以上的心理治療後
就發現自己真是「好」啊,雖然不完美,但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雖然不見得人見人愛,但是起碼有人愛,有朋友愛,沒有人愛我自己愛
我有愛人的能力,只是還沒辦法博愛就是了
至於無聊,還蠻容易產生的,心情上啦,行為上其實沒什麼空無聊,很明顯的是缺乏建設性的活動,目前正在努力尋找,比如聽聽演講就是囉
檢討完自己,不禁想著自己對待兒子,自己覺得超愛無敵愛他,不過是不是他需要的,或是他接收到的,目前好像還是無解的,但是很明顯的我與兒子的關係正在改善中(很開心呢)
但是我還蠻確認我兒子蠻努力的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
比如沒事過來就要踹我一腳(以跆拳道的後踢,練跆拳兼吸引媽的注意)
比如吃飯時,他爸罵他或說他,他也要過來踹我一腳
比如上廁所(黃金)一定要找媽進廁所聊天
是我給他的愛不夠,(不過愛是一個情緒的箱子,要一直補貨,補滿它)
還是這是他對我愛的方式?
兒子有抗拒權威的行為,不過很明顯的只有在家,
表現在外(學校、安親班)則是極愛惜羽毛,這是老師的說法,說得真好
像我這種說話極不正向的母親說的,是愛面子
而有一種更殘忍的說法是雙面人,
拉哩拉雜說一堆
重點整理一下今天的心得
1. 很多人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重要的是如何協助孩子找到走到終點的動力
2. 接受孩子拒絕你的權力,認同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3. 一個很棒的繪本故事「點」,可以讓為人父母的我們,如何正向的看待孩子的行為跟應對方式,正向的影響孩子,孩子也會同理的面對其他人
4. 建立自己正向的眼光,看到孩子的優點,並強化特長,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對付孩子的缺點(這是大多數父母在做的,我也素)
5. 很多東西,其實不太新鮮,(很多地方都看過),但常面對孩子時,總是以直覺的方式去處理,比如我都知道不該跟孩子說負面的話,要鼓勵,不過脫口而出的多半是你真懶,(如前一篇的七歲語錄),….
6. 心得很多,明天還可以再PO一篇,如果有空(XD)
7. 奇怪我這裡好像比較接近親子教育的方向,離我的職場生活越來越遠了
全站熱搜